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f4.wretch.yimg.com/flyfishr/43/1295928740.jpg)
我一直說自己熱愛跑步,但,我的身體卻背叛了跑步,雖然,在我內心深處,仍然對跑步有著無可救藥的迷戀,幾乎到達一種「跑步的傳道者」的地步。
關於跑步的種種,我是那樣的熱愛著,一如我把村上春樹半傳記體的《關於跑步,我想說的其實是……》,當成是我的跑步聖經般;在清邁旅行時,接到木馬文化總編輯來信,告知即將出版《天生就會跑》(BORN TO RUN)的那一剎那起,我的心就開始沸騰起來,「怦!怦!怦!」跳個不停,很奇妙的反應,對不?也許我沒能把自己的身體管理好,叫它要好好地跑步,要珍惜那份「可以快樂奔跑」的感覺與能力,但至少我很慶幸自始至終,我的心仍然對跑步有著無法言喻的熱愛,我並沒有真的放棄它,也沒有移情別戀。所以我知道,我終將會回來。
《天生就會跑》這本書,與其說是跑步的書,我倒覺得它是一本精彩的小說,像成人真實版的《哈利波特》,有著太多叫人嘖嘖稱奇與不可思議的傳奇故事,愈看,愈覺得這個世界上,竟然真有那樣的生存環境──銅峽谷,以及像石器時代生活在那裡,如此傳奇的塔拉烏馬拉族人(Tarahumara),原來,史上最強的電影《阿凡達》裡頭的納美人,是真實存在的,不是虛構的部落與種族。
才剛剛進入故事裡,讀到塔拉烏馬拉人未曾外流的祕密以及種種傳說,背脊馬上湧現一股涼意,啊呀,怎麼有種危言聳聽,駭人聽聞的感覺?
還不單單是開門見山的「恫嚇」而已,書裡頭有句經典名言:「人體不是被設計來這樣虐待的。」這句話,還是出自醫生口中,心裡忍不住點頭如搗蒜。的確,在一般人眼中,跑馬拉松的人壓根就是一種自虐的行為,更遑論是超馬跑者,完全是不折不扣的瘋子!!
然後作者又繼續說著讓一般人退避三舍的話。
「每一年,每十個跑者當中就有高達八人受傷,無論你是胖是瘦,跑得是快是慢,是馬拉松冠軍或是只在週末跑得喘吁吁的門外漢,你和所有其他人一樣,全都有弄傷自己膝蓋、腳脛、後腿肌腱、臗部、腳跟的危險。」
「任何預防措施都無法阻止這場浩劫。」
「跑步似乎成了健身界的酒駕:你可以躲過一時,甚至還能享受一點樂趣,但慘劇隨時在轉角處等著你。」
噢,看到這裡,我想應該嚇跑一缸子人了,那些反對跑步的聲浪原本就一波比一波高,這下子剛好正中下懷,忍不住交頭接耳地說著,「就說嘛!跑步會傷膝蓋,你還不相信。現在好啦,這本書就是鐵一般的證據!麥擱造啊,等老了你就嚐到苦頭。」
這只是作者克里斯多福‧麥杜格厲害的筆鋒下,一種「先破壞後建設」的寫法。先來個當頭棒喝,然後再用剝洋蔥的方式,在追求答案驚險刺激的故事中,以及大量的「歷史文獻」的佐證與強化效果,加上一場又一場詡詡如生、靈活靈現的精彩比賽,組成一本讓你拍案叫絕,大呼過癮的書。
<飛小魚/圖與文>
2008年10月19日,拍攝於 2008 IAU 24H 首爾世界盃超馬賽。
這是連續第四年挑戰雅典七日賽的國內超馬好手吳勝銘,2008年時創下806K的佳績。對於超馬,勝銘大哥有著鋼鐵般的毅力,以及海枯石爛般的執著,只要能夠「定」住,挑戰自己的紀錄並非難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跑步其實只是貫穿這本書的一個主軸,但其實你會發現,這本書內容的豐富性與曲折離奇的程度,就像《追風箏的孩子》一樣引人入勝,你會想要快快走到故事的盡頭,知道會是什麼樣的結果;卻又是那麼捨不得,於是一字一句,細細品嚐,緩緩咀嚼。我選擇了後者,把自己拋擲入那本書的情境裡,跟隨著劇情的起伏,一顆心就那樣揪著,懸著,擺盪著,緊張著,一不小心,就入戲太深,彷彿自己也在現場觀戰般,然後就飄呀飄的,飄到現在正如火如荼,展開一場苦戰的 2010年世界盃雅典超馬賽去了。
那是一場孤單又孤獨的賽事。台灣超馬隊從2007年開始征戰希臘七日賽,今年邁入第四年,雅典超馬賽擴大規模晉級成世界盃,從原本的7日賽、3日賽、2日賽、24小時賽,今年又增添一項更艱鉅的挑戰──1000英里(1600K)賽事;但我們的隊伍卻逆勢萎縮了,只剩下兩名超馬老將鐵彈子羅維銘與吳勝銘,孤伶伶的「雙銘」,自己掏腰包,自己單槍匹馬赴馬場,分別挑戰1600K及七日賽。沒有領隊,沒有補給,沒有同伴,有的只是英雄惜英惜,相互打氣加油與鼓勵的那股奇妙的情誼,在他們之間,流竄著,滋長著。
這就是超馬,甚至是馬拉松的精神,或者更正確的說,跑步的樂趣。馬場上,不是為了相互捉對廝殺,而是,自己跟自己的賽跑與對話,這是一種漫長而孤獨的過程,你可以在心裡為自己加油,也可以跟擦身而過或並肩而跑的跑友們,或擊個掌,或相陪伴,在這裡,沒有激烈的競伎場,只有大家庭般的歡樂氣氛。
書裡頭引用著名跑者比爾.羅傑斯的話:「我們喜歡一起跑步的感覺。」原本該是劍拔弩張的競賽,在長程跑步裡卻不是這麼一回事,「選手間的感情卻變得十分緊密,簡直不像競爭者。」而塔拉烏馬拉松之所以成為「全世界最偉大的長途跑者」,正是源自於這群人的人格特質──不是強悍,而是同情心、仁慈、愛心,揭開「天生跑者」的祕密後,你會很驚訝於這樣的發現,原來,「他們從未忘記熱愛跑步的感覺,也記得跑步是人類最先學會的藝術,是靈感刺激下的原創傑作。」
因為對生命的熱愛,才會這樣盡情奔跑著,打從內心深處最原始的一種本能的需求,他們快樂地奔跑著,很純粹,沒有摻入一絲一毫的雜念。
<飛小魚/圖與文>
2009年12月13日,拍攝於東吳大學,一年一度的2009年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。
因為熱愛跑步,從軍職退役下來後的鐵彈子羅維銘,以跑步為終身志業,不僅環島路跑挑戰一趟又一趟,還成立台灣操山馬,培訓國內超馬跑者,2010年更上一層樓,向雅典1000英里(1600公里)世界盃賽事叩關。
截至3/24日止,已經連續跑了9天,鐵彈子完成1013K,保持暫居第四的成績。看到雅典會場裡,鐵哥的頭巾上鏽著一面小小的國旗,有種莫名的感動。台灣,加油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是呀!不是為別人而跑,也不是為了累積里程數而跑,更不是為了替自己的人生掙得一座百馬獎座而跑,或許我們無法不為了健康、維持身材、良好的新陳代謝、永保年輕姿態等種種原因而跑步,甚至還可以冠冕堂皇地說,『因為有跑步,就可以大剌剌地享用美食。』不管是什麼樣的理由或多麼微小的因子,最重要的是,要保持一顆愉悅的心情,當一名快樂的跑者。
說佩服,實在無法道出我對作者麥杜格的崇拜,明明都是記者出身,也一樣愛跑步,儘管我一直信誓旦旦,希望自己可以寫出感人的好作品,但窮極一生,我永遠也寫不出像他這般偉大的曠世鉅著來。他是美聯社報導非洲戰地新聞的火線記者,我是聯合報系跑那種不必出生入死的財經新聞記者;他是韌性堅強、酷愛跑步的業餘跑者,我是講一口熱愛跑步、卻意志力薄弱的落跑「偽跑者」。為了追尋真理,解開這群「天生跑者」謎樣般的驚人祕密,他不惜出生入死,歷經千辛萬苦、鍥而不捨地尋尋又覓覓,而且,幾乎把人類運動史做了最完整的資料搜集,甚至包括銅峽谷的種種探索記錄,通通都完整地收錄在這本書裡,讀起來,真是一整個淋漓盡致,通體舒暢的過癮!
不該再逃避了。希望我也能領略出史上最偉大的超馬女將之一的安.崔森所說的,在山間一口氣跑上幾十英里「非常羅曼帝克」的那種滋味──不,我只要找回輕鬆跑10k,讓頭髮在風中飛揚的感覺,就很浪漫了。
<飛小魚搖旗吶喊高分貝說,雙銘大哥,加油!>
這是3/24日自由時報關於世界盃雅典超馬賽的報導。
原本,超馬賽事向來像是冷凍櫃般,冷颼颼的,不怎麼獲得國內媒體青睞。經過熱心人士的奔走與連絡後,終於有些成果出現。另外,同一天,年代新聞打出獨家新聞,報導羅維銘的雅典超馬賽。
小魚什麼忙也幫不上,唯一能做的就只是,在閱讀《天生就會跑》時,不斷地想起這兩位孤單卻不寂寞的超馬英雄,因為,國內正有一群熱血沸騰的人,天天都在關心他們的動向,心繫著遠方,遙遙地祝福著。
【飛小魚,寫於2010/3/25下午4:53】